第一六三章 拐带人手(4 / 9)
王拱辰转手就写了封信,叫人送去给王雱,让王雱自个儿注意点。
没过多久,王拱辰就收到王雱长长的感谢信,王雱在心里情真意切地说,您真是好人呐,气量大,人品好,公正无私,令人敬仰,多谢您的提醒,还有您的鼎力支持。对了,您的小儿子在这里过得很习惯,让您不要想念他。
没错,王雱把王拱辰儿子也给拐跑了。王拱辰发现儿子被王雱洗脑得悄悄收拾包裹跟去“实习”时,人都已经不见了,妻子急得直抹泪,说儿子从来没离家那么远,出了事连个照应都没有,可怎么办才好啊!
王拱辰也想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儿子是他最疼爱的,年纪大了,偏爱幺子多正常?现在儿子在王雱手上,他要是真拖了王雱的后腿,王雱那小子指不定会把他儿子扔江里去!
这王家小子心思好生歹毒,居然能想到有人会从他这边下手!
好生歹毒的王小雱这会儿正带着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学生在江边溜达,亦步亦趋跟在他身边的就是王拱辰的小儿子。
这小王长得和他爹有点像,一看这脸就是个状元胚子,有点小帅。他俨然已经是王雱的忠实迷弟,能走在王雱身边简直脸色都激动得涨红了,连脚底都磨破了也不觉得辛苦!
王雱愉快地完善着工程规划,顺便培养几个将来能用得趁手的小弟,日子过得非常充实。若在城外,他们就享受享受农家乐;若是在城里,他就到处去蹭饭,今天蹭范仲淹,明天蹭柳永,后天蹭梅尧臣,小日子过得美滋滋!
这个时候,王安石也成功和苏轼会合。
第一六肆章 不够可靠
凤翔路远, 王安石这一走几乎从炎炎夏日走到了入秋。秋来凤翔遍地金黄, 王安石一路走来, 看到的是一片秋来荒凉景色。
即便苏轼他们集体搞封建迷信求雨,今年的雨量还是不足以让凤翔过一个丰年, 不少人甚至因为土地歉收而丢了地,沿途百姓面上都是愁苦之色。
王安石有过地方经验, 但一次是在鄞县, 那是江南肥沃之地;一次是青州, 那也临海靠江, 发展起来很轻松。
可凤翔这边水网不丰,百姓几乎全看天吃饭, 连个缓冲都没有,遇到旱年只能赶早补种些别的作物解急。更重要的是, 凤翔临近西夏, 常年战祸几乎把它拖垮了,若非这几年朝廷与西夏暂归安宁, 怕是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苏轼早得了信知晓王安石要过来,不仅王安石要过来,王安石还带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