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新婚燕尔(1 / 5)
城西司马宅中也是一番热闹景象, 司马光嫁女, 司马旦这个长兄自然要到。作为司马琰的亲伯父, 司马旦这次得充当送亲使,一早起来就问了妻子好几回:我衣着端不端正?我这样出去有没有问题?
没办法, 司马光和他说起过王雱闹腾的能力,迎亲肯定搞得声势浩大, 司马旦怕自己出岔子丢了司马家脸面。
平时没显出来, 这一嫁女, 司马家那边便来了不少司马琰的堂兄弟姐妹, 再加上张氏娘家的表兄弟姐妹,里里外外热闹得很。司马琰平素人缘也好, 画得一手好丹青,又会调理身体, 交好的人不少, 以庞家小娘子为首的一批官宦子女也齐齐来给司马琰说话。
张家那边乃是武将之家,小娘子们带着一批嘴皮子利索的丫鬟, 再使唤兄弟堵在在外头,发誓要好好为难为难新郎一行人,若不作出十首八首上得了台面的催妆诗,那是决计不会让他们把人接走的!
司马琰这个当事人因着平日里性格温吞平和, 其他人怕她心软, 反倒不给她发话的机会,自顾自地商量着出什么题刁难王雱一行人,留司马琰和好友们坐在妆镜前做准备。
王雱一行人行至司马光家, 到正门便被拦了一道,要他当场作一首应景的诗才让进。王雱一心惦念着他阿琰妹妹,一听要作诗,那是根本顾不得什么平平无奇王小雱,张口就是一首喜气洋洋的迎亲诗,句里句外都是“今天我要成亲啦”的喜悦之情,顺便大方地散了喜钱,轻轻松松地过了第一关。
到院门外,那又是第二关了,张家与司马家的人又堵在门口不让进。这回难度增加了,里头的姊妹们出一个题,他们这边写催妆诗一首,还不能让王雱专美于前,得让苏轼他们轮流派人上,写好之后还得高声念出来催妆。
后头的乐师乐女们还瞎凑热闹,奏起了欢快的催妆乐。好歹是差点包圆了嘉祐二年科举的进士团,写起这种命题作文来压根不是事,苏轼最先捋起袖子上,而后一行人扯着嗓子往里头念催妆诗。
屋里的人听到外面的动静,都含笑看向司马琰:“看来他们很快要进来了。”
两家女眷拿足了喜钱,也出够了难题,这才放他们入内。最后一关房门倒是没人阻扰,不过王雱反倒停了下来,叫人拿笔墨过来,当场写了一篇“夫妻协议”,里头都是丈夫对妻子应尽的义务,他刷刷刷挥笔写就,文采优美,行文流畅。
后头的苏轼等人看他写一条,便高声朝里头喊一条,什么坚决不和媳妇儿吵架媳妇儿说什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