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章(7 / 8)
那种,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只能乖乖巧巧地站在那儿装死,等待第二名接受这种羞耻play的洗礼。
第二名是章衡,今年已经三十二岁,应试经验老到,马屁写得更纯熟,一篇《民监赋》将马屁从太宗拍到当今官家,文章自然流畅,用典贴近考题,果真非常不错。
王雱听了醍醐灌顶,学到了新的拍马姿势:不要只对着官家一个人拍,顺便拍一拍先皇们,这样一来就没人敢跳出来说你写得不对,你是想曲意逢迎了——谁要说这写得不对,岂不是不敬先皇!想夸一夸先皇们你还不许我夸,你是什么居心!
第三名,是苏轼,苏轼的文章这回很收敛了,不过还是写得酣畅淋漓,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还不会拍马屁。
在国子监搞了一年多题海战术,又见天儿想挑战《国风》前三版,苏轼这个本来就有过目不忘能耐的家伙进步飞快!
王雱不记得苏轼在历史上是什么位次,不过应当不是一甲才对,毕竟后世没人称呼他为“苏状元”“苏榜眼”或者“苏探花”。两个人一起高中,最先入内站好,王雱自然是高兴,趁着文彦博往下唱名时越过章衡捅了捅苏轼,然后在苏轼转头看过来时朝他挤眼睛。
苏轼:“……”
苏轼瞪他一眼,让他安分点。
这里可是崇政殿,不是国子监!
三百八十八个名字都报完之后,新科进士按照排名列队谢恩,第一名单独一班,第二、第三名在第二班,一左一右分立状元两侧,宛如两眼,因此这时候第二第三名都被称为“榜眼”,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
第四到第十也单独排成一班,剩下的二甲、三甲都按名次排成一班,二甲、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谢恩时,王雱、章衡和苏轼这“三魁”还要作首感恩诗,感激官家选中自己。
这自然难不倒王雱他们,三个人都文思敏捷地现场创作了一首感恩戴德、真情流露的诗献了上去!
官家连听三通马屁,通体舒泰,也礼尚往来地回赠王雱一首状元诗,大意是“朕的状元有才华,长得又好,将来一定能为朝廷做出大贡献”,妥妥地是在和王雱进行商业互吹。
王雱有点小激动,看看,互吹之风都到官家这儿来了!
他感动不已,当场又写了一首诗献给官家,感情更加充沛,言语更加真挚,句里句外拳拳的报国之心溢于言表。
新科状元这么狗腿,杵在殿中围观唱名的台谏官员们看得脸皮直抽抽,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