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5 / 7)
正合君子之道,很得士子们喜爱。
雕版师傅们最擅长的也都是欧体,所有字的走势他们都烂熟于心,王雱这里瞄瞄、那里看看,琢磨着梅尧臣要罚自己干啥。总不会是让他练雕版刀工吧?
王雱小心翼翼地偷瞧梅尧臣的脸色。
梅尧臣当然没王雱想的那么心狠手辣,只叫他检查印出来的样书。实际上除了方家书坊那么能折腾的,市面上出来的新书根本不多,所以摆在桌案上的书大半是方家书坊那边送来的!
居然让他审核方家书坊送来的书有没有违禁内容,这不是让他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吗?王雱随手一拿,就拿到署名为他和他爹的《齐鲁探案录》,这么没爆点的名字是王安石钦点的,王雱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梅尧臣显然也见着了这本样书,瞧见上面并排的两个作者名,他默不作声地把书从王雱手里拿走了,板着脸说:“搬椅子过来坐另一边,好好把关。”
王雱自然兢兢业业地陪着梅尧臣搞审核,边看边在书上打圈圈。
梅尧臣睨他:“有这么多违禁内容?”
王雱道:“倒不是,我是圈错别字。”他看了看封皮,摇头直叹气,“这无良书商,仿书也不仿认真点,著者写什么安石居士,错别字还一堆,您看看这案子,还用错律例,像话吗?”
这是个假冒伪劣的《王·福尔摩斯·安石探案录》撞到王雱手上来了。
梅尧臣在送审目录上给那假冒伪劣品打了个红叉,让王雱把手里的书扔一边,继续审核其他书。
王雱继续兢兢业业地给送审书籍圈错别字,连方氏书坊的书都不放过。
对王雱来说繁体字最蛋疼的地方是,有时候一个字可能有许多种写法,有的人喜欢用这个、有的人喜欢用那个、有的人想到哪个用哪个,王雱遇到第三种就恨不得直接摔书。想到那不太礼貌,他忍了,悄悄把这类作者的书挪到梅尧臣那边,让梅尧臣接着审核去。
王雱在印书所跟着梅尧臣忙活了一天,傍晚跟着梅尧臣去食堂蹭“教职工窗口”,混了两盘小炒吃。
王雱还关心地问梅尧臣:“您整天看书,眼睛还好吗?我爹现在看东西得戴护目宝镜才清晰,我老师也是!”
梅尧臣道:“食不言,寝不语!”
王雱乖乖闭嘴。他可是注意到了的,梅尧臣老花倒还不严重,近视比较重,看书得离得很近。多不方便啊!
护目宝镜推出时,梅尧臣他们还不在京城,自从南边战乱,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