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1 / 7)
范仲淹把王安石支走,也是准备做这件事。
这些灾民没有以工代赈的观念, 要整合好他们并不是易事, 更别提让他们留下完成工作;与豪强富户们打交道也不容易, 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往后工作更难展开。
范仲淹不准备让王安石啃这块骨头。王安石还太年轻,性格又太刚硬, 还得再好好磨练磨练。
瞧着王雱对着舆图指指点点, 范仲淹有些默然。
这小子和他爹要是能中和中和, 他倒是不用操心那么多了,放手让他们去做便是。他都六十多岁了, 给年轻人让让路没什么不好。
范仲淹考校王雱:“前些年彦国在这边的时候曾经放粮赈灾, 灾民不习惯以工代赈, 要是他们不愿意怎么办?”
王雱不上当:“您不是在杭州搞过吗?您有经验!”他还是个孩子呢!他才不给出主意!要是以后他们经常叫他出主意, 他是出还是不出好呢?
这小滑头!范仲淹揉着太阳穴,一脸疲惫地说:“我老了,记不太清了。”
王雱瞠目结舌。还有这样耍赖的啊!
不过见范仲淹确实疲惫, 王雱麻溜地过去替他按摩太阳穴, 口里说道:“这个简单,我们青州地少, 粮不够啊,施粥什么的当然只能给飘着几粒米的稀粥。好好饿他们两天, 同时派几个托儿混进去吹吹风, 让他们知道接下来会有许多青州百姓人人抢着干的好差使, 又能吃饱又能拿钱, 可棒了!反正,托儿很重要!”
反正灾民来自不同的地方,混几个人进去也没人能发现。到安排工作时再派一批托去抢着做,有人抢的东西吃着才香啊!
范仲淹没想到王雱还真给出了个主意。托儿这词他没怎么听过,不过听王雱这么说大致也明白是什么意思。
范仲淹说:“听着倒是可行,可上哪找托儿去?”
王雱道:“这您放心,好找得很。刚到青州时我就让曹立盯着城中的一干闲汉,后来曹立发现他们许多人把家小安置在城外的山神庙,那儿环境差,地方小,一下雨有孩子生病了,满屋子老人小孩七连八带全病了。我让曹立盘了个庄子安置了这些人,让她们从胡管事那边接些轻松活计养家糊口。”
这依然是他们在开封做的那一套,安顿好这批人的家小自然能差遣动这批人,曹立安排起来非常从容。
曹立离开后,王雱便把这事交给周武去办。
范仲淹听王雱细细把事情说完,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