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农家子的荣华路(2 / 6)
种出大造化的可不就是只有他?
如此看来,读书是比种地好谋前程。
又一想,以前全家扎在地里,一年到头就那么点收成,如今种麦种薯亩产增了那么许多,棒子跟着也要上桌,地里收成好了,供个读书人反倒更容易些。又因为乔越先折腾这三样都是旱地作物,旱地摇身一变值钱起来,以前七八两银子能买,现在你出十两银子也不好说。
乔越那番话慢慢从陈乡传开来,就有人说他恐怕也不是只识几个字,总归读了些书,否则能讲出这般道理?
想想他家本来就是地主,开过蒙读过书也在情理中,顶多是身子骨差没坚持下来罢了。
再一琢磨他平日虽不拘小节,做事其实很讲合数,不似愚农。
这么一来,读书人的尊崇地位才堪堪保住。
本来因为乔越封侯带来的影响,郁子孝还生了几天闷气。他作为府学先生听不得别人贬低学问,读书是不能让人不受冻不挨饿,却能让人明事理拥有羞耻之心。有得吃能吃饱只是粗浅追求,当你吃饱了以后,总归要读点诗词文章提升自己……
他还在同未来女婿置气呢,就听见这一席话,就回想起书上记载的荒唐事。
某朝因为帝王好色喜从民间搜罗美女,有许多女子因容色好进宫做了妃嫔娘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使得民间掀起生女热,都盼着自家能出个倾国倾城的美人,等她被皇帝看上家里就能过上好日子。
乔越这回也差不多,因为他家本来是地主,他靠种地一朝封侯,其他农户心里有了盼头都想成为第二个乔越,这是人之常情。
尤其距离他近的更容易被感染,陈乡那边吹捧种地轻视读书可以预见,谁让他们周围出了个靠种地飞黄腾达的,却没有凭读书出人头地的。乡里的读书人顶多中了个秀才,还有得熬。
想到这里,郁子孝心有愧意,他差点迁怒上乔越,回头想想乔越什么也没做错,非但没错,还为江山为社稷立了大功。
为此,郁子孝写了幅字挂在书房,用以警示自己,再不能因为百姓盲从迁怒功臣。
跟着郁家姑太太过来了两趟,一则来给侄女添妆,二则帮忙看看嫁妆单子,再有也想问问兄弟准备怎么嫁女?又怎么回门?总不能让结亲的队伍提前半个月从陈乡出发来府城接人。
郁子孝丧母丧妻,让他来操持女儿的亲事难免会有疏忽,听大姐提起,他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琢磨之后,决定去康平置个宅子,从康平嫁女。
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