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章 (1)(4 / 23)
,胤祉这么熟悉律法的,为啥没被点名?万岁爷让三阿哥同他一道回来,不是冷落他不给他表现的机会,而是为安全考虑。
只是收到折子而已,谁也不知道京城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在这个前提下,留下自己心仪的继承人是上选。
……
郭络罗家那位大人想象力丰富极了,直接排除胤禛,将火力集中在胤祉身上。这厮也忒阴险,不管能不能助八爷度过危机,他们都不会让三阿哥好过,至少郭络罗家是这样。
消息以几何方式扩散,很快,八爷党都知道了。
起初是怀疑,听完说明之后,他们不得不相信,四阿哥胤禛素来是以贤王的身份存在,更改玉牒将他记到孝懿仁皇后名下不是为了立储,而是做烟雾弹,掩护万岁爷的真爱:三阿哥。
终日打雁,经被雁啄了眼。
他们失策了。
以郭络罗家为首的八爷党还在想办法给胤禩开脱,他们慢了一步,十四阿哥从宫里出来之后将康熙的话想了想,然后做了个伟大的决定。既然不能保,那就舍。就算再不给力,只要是皇阿哥,都是有支持者的,胤祯找了个与他没多少交集的官职不高不低的大人,让他做严密部署,然后递折子揭露真相。
十四找的是个汉臣,姓周,名琰,是御史台的,属于中低层,存在感不强。周大人同御史台那几位总让康熙脑门疼的老东西是一个路子,笔杆子和嘴巴子都很厉害,只是资历不高罢了。他用浓重的笔墨写了封折子,说自己的心里话。
按照他的提示,大理寺重点查访,很快就找到了“八阿哥事件”的关键人物:城东头的算命先生——张半仙。
正是他胡言乱语,撺掇了胤禩。
就想别的犯人一样,他之前咬死了不承认,上了几个重刑才松了口,说自己的确对八阿哥说了些话,那就是事件的导火索。他口述,大理寺派人记录,说的内容是“太子胤礽行事凶恶,难成大器,八阿哥身负紫气,定当青云直上,如今正是良机,切莫错过。”记录好之后,让他画了押,新的折子就递到康熙的桌案前。
说到这里,我们需得提起本朝关于递折子的规矩。
除了御史台之外,所有部门递上来的奏折都要从内阁学士跟前走一遭。至于御史台,为了方便弹劾百官,杀他个措手不及,他们的折子由本人送进宫,交给太监总管李德全,由他递到御案前。
周琰的这份折子成功入了康熙的眼,朝臣压根没得到音信。康熙拿起折子的时候还是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