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1 / 6)
门外已停了马车,十数个带刀侍卫在马侧等候。众侍卫前立着的两个,正是李成器和李隆基。我深吸口气,快走了两步,到他二人面前行礼道:“永平郡王,临淄郡王。”
李成器颔首道:“起来吧。”
我起身随他们上了马车,车内极宽敞,红泥小炭炉燃得正旺,炉上茶锅正汩汩冒着热气。李成器示意李隆基坐在他身侧,特地将我让到了炭炉旁,我随口道:“郡王好兴致,如此短途也备了茶具。”
李隆基摇头道:“大哥是怕你畏寒,特命人准备的。”
此时,水恰已烧开,我忙侧身泡茶掩饰尴尬。
待递他茶杯时,却是指尖轻触,不觉手一颤,竟溅了些水在他身上。
十 玉搔头(2)
李成器稳稳接过茶杯,放在手侧案几上,道:“多谢。”
待到递茶给李隆基时,他却忽道:“县主今日换了香膏?”我顿了一下,才明白李隆基说的是什么,尴尬笑看他:“郡王倒是好记性。”他道:“这香味特别,自然能察觉出来。”我敷衍地谢了一句,端杯喝了口茶,却忘了方才是开水所泡,舌尖竟被烫得发麻。
临下车时,李隆基才从手侧拿出件儿玄色袍帔和风帽。
他笑道:“你若想大张旗鼓进去,受众人行礼敬拜,就披着你那件儿大红袍帔。若不然就换上这个,以帽遮脸,随我们尽兴走一走。”
我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国子监毕竟都是男子出入,若是凭着陛下的旨意是可一游,却不过是被人围供着,难以尽兴。既是明白就没再犹豫,忙解下身上的袍帔,换了他手中的,将风帽拉下遮住了大半张脸。
好在是冬日来,否则真是想遮也难了。
因这袍帔极大,也看不大出鞋面,只要留神些,也自然不会有人太过留意。
方才换好,车便已行至国子监门处,随行侍从递了牌,便守着马车留在了门外。
李成器领我二人入内,一路边行边讲解,李隆基听得极是认真。
恰行至一亭侧,正听见里处几个学子高谈阔论,均是议着洛阳早已重于长安,理应居中而摄天下。李成器驻足静听,偶有颔首赞同之意,李隆基却已脸色渐沉,终是气盛,略听数句后竟已上前参与辩言。
我见他如此,不禁有些担心,道:“郡王年纪尚幼,若说了什么不妥的传入陛下耳中,岂不是麻烦?”李成器摇头,笑道:“且听听他能说些什么,若有不妥再拦下。”
我点点头,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