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3 / 6)
上上下下,好像人人都要发表一下看法。
连带着,网友议论的重心也转移了部分,探讨起齐涉江到底能不能算一个正经的相声艺人。
懂一些的人还好说,能够从扑盲子的技巧看出齐涉江的实力。
不懂的人或是认定,反正他能逗我笑,我就认他是相声演员,我管他在哪学了几门功课,你以为这还是旧社会,艺人抱团哪?
或是茫然表示,门户之见固然是糟粕了,但齐涉江好像是没有展现其他相声基础功啊,尤其是比较硬核的内容。
像那些前辈,学个戏,唱个太平歌词,打个快板,好像都不在话下。
话说齐涉江唯一学的大鼓,好像还被人说跑调了吧?
……
齐涉江听到夏一苇给他念有人认为他不足以自称相声演员,只笑了两声,不以为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好的演员,肯定是扬长避短。什么都优秀固然好,但不能单以‘功课瘸腿’来判定一个相声演员。”曾文如此说道。
齐涉江和曾文不但不瘸腿,反而两人都是极为全能型的艺人,但他们打心底不认为那么说是对的。
内行看门道,其实同行看了《扒马褂》就能多少摸到他的水平了,所以那些人也没把话挑明,只是拿这当借口,最根本计较的还是齐涉江是海青腿儿。
再则,他们也是有一个既定印象,齐涉江的外貌,以及目前使的活儿,都让他们误以为齐涉江不擅长某些功课,正好拿来说说事。
其实要说真正消息灵通的,都没开口——曲协那边可是都在审核齐涉江的子弟书传承了,只是没正式消息暂时不好拿出去张扬罢了。
别人不明就里,不甚清楚齐涉江的能耐,孟静远和曾文同他交流这么久,还能不知道么?
说学逗唱,哪一门他都拿得出手。人这不是避短,而是演出的时候,选择了最适合的段子。
看什么观众,使什么活儿,而不是奔着炫技来。和一群网瘾青年说些全是绕口令、贯口的段子,谁乐得出?
“我打个电话。”孟静远门路广,他想了想说道,“找找我师兄弟那头最近有什么专场演出,把你塞进去,使点儿贯口活儿、柳活儿。”
曾文也点了点头,不能真让人以为齐涉江是基本功不全吧,咱也拿出来显显。
这回大外行夏一苇不明白了,贯口她倒是知道,比如最经典的《报菜名》,但柳活儿她就不清楚了,“什么叫柳活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