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1 / 5)
叫沈老夫人更糟心的事还在后头,五夫人尤氏的娘家人到了。
说起这尤家,那可是了不得,祖上出过好几位大儒,著作等身,名满天下。如今这位尤老爷子也是当世大儒,做过两代帝师,桃李遍布。
第一位皇帝学生是永光帝,就是那位后宫佳丽以万计的皇帝,早年这也算是个有志之君,一心想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不想努力了二十年,藩镇势力越来越大。心灰意冷之下性情大变,沉迷女色,宠信宦官,以至于朝廷乌烟瘴气,奸臣当道。
许多能臣干将或因谏言或被权奸构陷而身陷囹圄,若不是尤老爷子设法周旋,很多人都死了。被尤老爷子救下的这些人或是被罢官或是被流放,很多都被藩镇拉拢去,如今不少都身居高位,就是这冀州也是有好些人承过他的恩。
第二位皇帝学生是天顺帝,昔年永光帝驾崩后,秦王谋反,把本该继位的太子弄死了,登基称帝。尤老爷子拒不承认秦王,秦王顾忌尤家在士大夫中的威望不好杀之,只好把尤家流放。
然不到一年,秦王就被忠于王事的藩镇拉下龙椅,由太子胞弟楚王继位,就是天顺帝。天顺帝便把尤老爷子请了回去,继续担任帝师兼左相一职。
尤老爷子却是万万想不到天顺帝如此志大才疏,辖制藩镇,中央集权,想法是对的,可没他这么迫不及待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廷之上都是些急功近利还没本事之徒。可怜尤老爷子殚精竭虑一心匡扶社稷,奈何朝廷积数十年之弱,还遇上一群扯后腿的,已非人力可挽。
轰隆一声,摇摇欲坠的江山终于倒了。
关氏攻下建康之后,对司马皇族毫不留情,对尤家却是秋毫不犯,还奉若上宾,十分想将尤老爷子收为己用,拉拢天下士大夫。
这就给了尤老爷子拖家带口跑路的机会,他这一跑就跑到了信都。自己来了不要紧,他还把玉玺和安王带来了。安王,先太子遗孤,秦王之乱之中,先太子一系就这尚在襁褓的孩子活了下来。
冀王对这一行人的态度,不得而知。
沈老夫人的态度很明显,嘴角下陷,眉眼耷拉着。除了在尤家女眷向她请安时叫起,再没出过声。
尤大夫人颇有些尴尬,她知道,沈老夫人一直都不满意沈况娶了尤氏,可没想到不满到了如此不掩饰的地步。
当年秦王谋反,尤家流放。哪怕罪不及出嫁女,新婚不过半年的尤氏还是被休弃。
尤氏便被身在冀州的母族接了回来,不知怎么的沈家五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