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反复(2 / 4)
还想把草场献给卫善,说是给王妃的生辰礼,让王妃秋日里好去围猎,卫善这回收下了,秦昭要开胡汉商市,潘家跟胡人通商几十年,要打开商路还得让潘家人打头阵。
潘家虽再没托韦夫人来说过情,却知道不论是晋王还是晋王妃都不好糊弄,只得先歇下心思,唐九打听出来,潘家一直在做走私马匹的生意。
通商出关都要记数,总一批矮脚马出去,一批高大马匹回来,马背上驼的是货,马也是货,想把这生意过了明路。
可私养马匹本就是重罪,同盐铁一样,是不许人私下里流通的,秦昭既要养骑兵就要养马匹,潘家这会儿倒不着急了,只要晋王有用得他们的时候,事情就有商量的余地。
秦昭七月初五的那天从永宁县回来了,跟在他后头的还有个拖油瓶袁含之,他一路上都茫然不知所措,在马上颠两下,望着眼前山林发怔,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靠着诗作名扬天下。
袁家兄弟两个,在京城结诗社,他们俩的诗原来是袁慕之写得更好些,袁含之总是排在哥哥后头。才情确是有的,可诗作中总是少一份气象。
不论用词再精,意境再悠远,也总还少些什么,不似宋濂,这么个一门心思爱替人写墓志铭的,写起诗来也不讲究用典,写得兴起时连平仄都好理会,偏偏是他的诗,常用有惊人之句。
袁含之自知比不上哥哥,更比不上宋濂,自他抛下科举去了一回清江大营,眼界豁然开阔,诗中意境更上一层楼,可他心里也明白,依旧比不上宋濂。
宋濂能这样得父亲的看重,被闻名天下的袁相视作这辈子教的最有灵气的一个学生,就只有四个字“淡泊名利”,一个人性情粗疏,写出来的诗便别有意象,这些是穷究词句所比不来的。
偏偏是他的诗作流传出去,还刊印成册,若是流到京城被父亲兄长看见,也不知道父亲会说些什么,袁含之想到此节,夹紧马腹上前:“逸之,我那诗,还是收回来的好。”
秦昭心急着要回去,日头又毒,道上尘土又大,还得宽慰一个呆子,笑一笑道:“这有什么不好,晋地学风不盛,不比山东清河几处世家大族的子弟们扑在科考上,就当是鼓励州县学府的学子们也好。”
袁含之这下怔住了,父亲致力科举制的推广,以此来跟世族抗衡,他是赞同的,这么一想,虽还不好意思,到底好过了许多。
他这么轻易就被秦昭说服,秦昭跟着便一扬鞭子,自己先行一步,把一队人都留在后面,进府的时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