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入院(1 / 4)
公安局内, 专案组人员都在会议室,讨论案情进展。轮到应深他们发布侧写时,走到会议室一端, 身体笔直如松, 表情严肃,将分析结果娓娓道来。
“犯罪嫌疑人是男性, 25-35岁, 身体强壮,受过良好的教育, 性格沉稳细心, 工作时间较为灵活, 有医疗人员背景,能接触到药剂,
有交通工具。根据被害者无明显联系的特征,注射药物后置于路边等待死亡的作案手法, 嫌犯是实验型罪犯,喜欢做研究。”
“不是平时的科研人员实验,嫌犯的实验对象是人,他对待生命没有常人的敬畏, 只有好奇。嫌犯童年时期经历过某个亲近之人的死亡,
一个活生生可以讲话行走的人, 就这么不会动了,给他带来极大的冲击。并且,他没有得到心理上科学的纾解, 这导致他在孩提时期情感层面上出现问题,
缺乏同理心,进一步成为了犯罪的诱因。一般来说,
这种情况不算严重,只要孩子在关爱下长大,慢慢自然会恢复。但如果环境没有带来正确引导,这种不正常的心理转化为一种淡漠,轻视生命,带着这样的认知长大,他当然也不会在意别人的生命。”
“他随机选择陌生人做实验,也就是犯案,在他眼里,活生生的人只是实验对象,就和一张桌子椅子没有区别。而这种罪犯,平时你看到他,并不觉得他冷漠,相反,他的社交能力很好,遮掩住了自己内心的冷血,完美地融于人群中,甚至是很受欢迎的人,能够取信于被害者,轻松作案。”
桌边听着的警员们不时低头做笔记,听了一段后,忍不住发问,“医疗背景这点,现在网络发达,如果非要弄到这些药,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应深答:“是,注射方面只要稍微学过点护理也行,不一定要正规有记录,但嫌犯是实验型罪犯,必然是和医疗有关的,剂量的控制,不让被害者轻易死去,也很重要。”
另一个警员又问:“那按照你们的分析,何锡均有些符合侧写,有些则矛盾,他的嫌疑多大?”
应深顿了一下,“我和他熟识,为避免不客观,我的意见保留。”
沈文钦看了他一眼,答:“我们的侧写只是参考,有出错的可能性,我们考虑到的你们可能也都想过了,一切当然还是以你们找到的实质证据为主。”
会议结束。
应深他们又去了那家奶茶店。
收银员一看到他们,就叫了擦桌子的店员过来,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