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我们是包土包子(1 / 7)
178. 我们都是土包子
何子博只是姜国很普通的农户子弟。
他家境和所有乡下人一样贫穷, 但由于他父亲是在大户人家干过活的人, 见识比较广, 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儿子愣是勒紧了裤腰带把孩子送去私塾,并且没有再生其他孩子, 一心一意将家中的资源都给这个孩子。
而何子博也不负家中所望, 是块儿读书的料子。
只是由于没有家世背景,终究没能大出息, 满腹才华没处施展, 只能在县城给那些小士族做点杂事,没有前途但生活也比常人舒适,不上不下的混日子。
可但凡走上仕途,又身怀真本事的有几个甘心就此庸碌?甘心多年苦读无法施展抱负?
因而在知晓秦国对待寒门士族看重的心思后, 何子博就立刻毅然决然放弃了舒适生活,决定来秦国尝试一番, 其父满心想看儿子出息,也是非常支持, 竟直接将家中田地卖了大半给儿子筹集盘缠。
何子博心中感动,更加立誓定要在秦国有所作为,怀揣着这份激昂的梦想, 他与几个情况差不多的同窗一块儿上路,在经过一段艰辛的赶路终于抵达秦国边境。
踏入陌生的国土,他原本还有些忐忑和迷茫,可是在秦国人的热情下, 他的忐忑迷茫消失,心底真正的涌现出一股奋斗拼搏之心。
依着秦国对寒门士子的重视,他们此来就算不能有大作为,肯定也能找到机会发挥所学,远比在家乡庸碌浪费多年的寒窗苦读好。
虽然不能效忠自己的国家有些遗憾,可是学无界限,儒生是没有国界之分的,天下儒生的心愿是百姓,是弘扬先贤的仁德思想。
而事实证明,他们此来秦国是正确的选择。
秦国不仅对儒生出行食宿有着各种优厚政策,在官府的宣传下,秦国人对外面来游历的儒生也非常热情,方方面面都给予了许多帮助照顾。
在发现秦国百姓竟然老少皆识字时,何子博等人简直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是你们这个城镇的人都会,还是……你们秦国人都这样?”
大家问出这个问题是嗓子都是涩哑的。
实在是消息太过震撼,只听说过全民皆兵,还真没听说过全民皆学问的!哪怕强大如姜国,民间读书人的也不多,十个有八个不识字很正常。
“当然是咱们全国都这样啊!”,被询问的百姓洋洋得意。
“我们大王说知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