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3 / 8)
孩子们来读书只是为了要更好的生活光耀门楣,升华灵魂陶冶情操并不适合他们。”
“而私塾学院是做什么的?是为朝廷培养人才,建设发展和造福百姓,只有吃饱饭生活好了,人不是才有精力去享受娱乐陶冶吗?”
“可是倘若其中有天赋卓越的,不是就此扼杀?林兄,你这做法太激进了!”
方山源也不是不能理解林泽说的话,但是作为个真正的文人,他是绝对无法苟同林泽这种更为现实思想的。
“但在这种坎上困着无法前进,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激情,扼杀的岂止是诗词灵气?”
林泽不为所动,别人说他如何都好,既然决定了教学理念他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他要的不是这些学生成为流传千古的著名文人,而是推动进步发展的枢纽者和行动者,日后在官场上一展所长,也是学生和其家长期望的作为出息的目标。
方山源无法反驳,但一时间人生观冲突也无法接受这种完全掀翻传统教育的新理念。
“林兄,你这份活计,山源恐无法做下来,预支的银两我会还回,先生之位,就此作罢吧。”
这是要辞职了,为了理念。
林泽叹了口气,当时代的先驱者就是个独木桥,想找个队友实在困难,方山源人不错,但估计就是受古代思想熏陶太久,这古板的思想一时半会儿掰不过来。
沉默一会儿,林泽没有立刻同意,
“银两就算了,这些日子方兄为私塾劳心力苦已创造了相等价值,你我同窗之友,便当我助你一臂。冲动易事,此话先放下,方兄不如休息冷静几天,再仔细考虑考虑,若当真无法接受林泽之想,那方兄去留,我也不再多拦。”
“这……那好吧。”
方山源不觉得自己可以轻易想通,他与林泽思想理念乃本质冲突,远比汇贤交流宴争论更加矛盾,完全就是重塑观念。
不过林泽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他也不能不给情面马上一拍两散。
当天晚上,方山源就收拾包袱回方家村了。
而私塾的教学任务不能耽搁,林泽只能咬牙扛起重任,上午下午的课都他一个人来。
同学们似乎也感觉到了两位先生因为他们产生了争执,心里愧疚,上课时更加认真了些。
林泽的教学方法跟这个时代要求文才辞藻的夫子们都不相同,他主张因材施教,因题解答,专挑攻破。
学生们并不是真的学不会,只是无法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