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来使(2 / 4)
思,因为大清的官员“亲切友好”的带他参观了大清的一些士兵演练,吓得这位使臣回国后,倭国皇帝便修来和书,并送来了不少表示友好的“礼物”。
乾隆二十九年,高丽使臣携礼觐见大清帝王,为首的是高丽皇室的某位皇子,所以他到来后,接待他的是已经封了贝勒的十一。
乾隆的子嗣并不多,这两年后宫也无所出,所以现在的几位皇子早已经没有争夺的心思,不过也庆幸永璂并不是跋扈喜爱猜忌的人,哥几个小日子过得挺滋润。
那接待高丽使臣前,十一就听永璂说过,这些高丽人为人狡猾,但是国家贫瘠,让他小心这些人的心思。所以在接待时,十一面对这些高丽使臣的吹捧,全部当成风吹到了一旁。
高丽人到了后,乾隆并未立刻接见,而是冷了两天后,才正式宣了他们。高丽人一上了大殿,便行了君臣大礼,又奉上了觐见之礼,礼数倒是挺周全。
不过这几位的来意可不小,大意是想派人到大清学习,看来这几年大清在军事与农业上的发展让他们心动了。而他们也笃定大清作为大国,就算是碍于面子也不会拒绝他们的请求,这样他们就能学到先进的武器制作方法与耕作之法了。
“贵国有好学之心,自是值得人钦佩,只是我大清每人入学,皆要经过严苛的考试,加之培养学子所费钱粮甚多,不知贵国学子有多大的决心到我国学习?”
高丽皇子没有想到自己得到的不是肯定答案,所以惊讶的看向说话的人,只见此人穿着杏黄四爪金龙长袍,面上明明带着一丝笑意,他却觉得对方看透了他的心思,他愣了愣,心知此人便是大清太子了,便行礼道:“太子殿下此言是?”
“大清最近两年所费甚多,国库钱粮不多,就连本国老百姓也捉襟见肘,只怕教导贵国学子有心无力。”永璂面上露出一丝可惜,仿佛对国库空虚万分忧虑。
高丽皇子嘴角忍不住抽搐,想着北京城里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配上这句“捉襟见肘”实在有种大夏天说冷的感觉,他正想开口抬头却看到对方眼中的寒意,不由得抖了抖,“是在下鲁莽了。”
如今掌管户部的老四也忍不住抽了抽嘴角,国库空虚?小十二这话说得也太理直气壮了,不过小十二此举皇阿玛会不会发怒?他担心的偷偷抬头看向龙座上的乾隆,嘴角抽得更厉害了,皇阿玛您老严肃点,这是接见高丽使臣呢,你低头玩扳指的行为太过分了点喂!
“既是如此,不如先让你们学子先进行入学考试再谈学费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