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那就好(5 / 6)
青李秀才如何?”
“是个极聪明之人。”赵先生虽则与林靖打交道不多,却不妨碍他对林靖做出一些简单的判断了。
“我总觉着,这个人很眼熟,似是在哪里见过,偏生又想不起来。”夏三郎道。
赵先生更是惊奇,自有这位公子的记忆力,赵先生是知道的,说过目不忘有些夸大,但,夏三郎当年读《史记》,诵读三遍便能默下大半。正因有此出众天资,夏三郎十几年便中了举人,后来虽在春闱有所坎坷,可他离开京城,在晋中许将军麾下做了几年军务后,再回京城,春闱便一举得中,且名次极为不错。若非今上偏爱寒门学子,夏三郎当是一鼎甲之才,不过,便是因此,他也未出春闱前十。这样记忆力超群的夏三郎,竟然说,某人,我觉着很眼熟,就是想不起来了。
赵先生不禁道,“那,什么时候有机会,我再去寻李秀才吃茶。”
夏三郎道,“要快,大将军这就要带兵去松江了。”
赵先生虽则是想抓紧时间摸一摸林靖的老底,结果,二人也只是吃了两次茶,林靖便随着徒小三率兵往松江而去了。林靖在车上都心有余悸,“好险,再吃几次茶,我觉着就得给老赵看出破绽了。”
徒小三道,“你以前与赵先生也认得?”
“不认得。”
“那你拉心什么?”
“他总拉着我说京城这样,京城那样的,烦死了。”
另一头,被称老赵的赵先生也与夏三郎说呢,“这位李秀才,并不似江南人啊。”
夏三郎眉心一动,李青李秀才的户籍可是正经江南人氏,夏三郎问,“先生确定?”
“虽则他喜食鱼虾多过肉食,不过,许多习惯骗不了人的。我们一起吃包子时,李秀才并不喜茶楼烫面的包子,他偏爱宣软的包子皮。再者,这里有些个本地包子,肉馅里竟然放糖,还有酱排骨,一尝,也是甜的。我十分受不得这等怪味,但江南人都吃的适口,李秀才却也十分不喜。还有本地的糍粑,糯米所制,当地人都是外裹一层鸡蛋液用油炸了,再洒一层糖粉,本地人都极爱这一口,李秀才是吃都不吃的,连带着当地年糕、肉粽之类,李秀才也是不吃的,他有一次还说,粽子竟然是肉的。这话,多是北方人说的,因初来南地,未见过这等饮食,觉着稀奇。要知道,咱们北方人吃粽子,向来是糯米红枣粽最为正经,肉粽什么的,我头一回见过也觉奇怪,至今仍是吃不惯的。还有那豆浆,咱们北地人,最多加勺糖,这里人则是吃咸的,更是怪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