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2 / 5)
靖的。原本,他俩的性子,以往只觉着读书人都是书呆,直待到了林靖手底下,二人方觉着,说不得这念书的秀才,脑袋里就是主意多啊。
林靖瞥二人一眼,略一思量,招他俩上前面授机宜。
林靖让他二人立刻寻处书斋,印了上万份的招兵告示,除了闽州府大肆宣传募兵外,还雇人往各县乡村里派发。这事,林靖用的是府、县、乡里的吏员,根本没用当官儿的,哪个县哪个乡哪个村能招募到合格的兵卒,按人头,给这些吏员润手钱。林靖又教了他们一套募兵的说辞,每月多少饷银,什么日子发饷,而且是一文钱都不会少的饷银。只要募得上,每人还有五两银子的安家银,这银子,就是给兵卒家里的。同时,林靖还大肆宣扬了徒小三在海盐的战绩,那抗倭,当真是屡战屡胜,还有多少人因作战勇猛得了官儿,得以光耀门楣,从此走上了人生颠峰云云,总之是,马史二人着林靖教的再润色一二,与那些跑腿的吏员说的,这些个吏员都有些心痒,想着若不是他们身上大小有个差使,还真不如跟着这位林将军当兵哪。
当然,这也只是想一想,如今倭患不断,况泉州府这一年,当真是没少遭秧,多少人家便因着倭匪,就此家破人亡啊。
不过,当兵也是一条出人头地的路子,况徒小三在浙地抗倭之战中的确是极有名声的。若有人不信,林靖还将以前保存下来的,朝廷夸奖徒小三的邸报,还有朝廷颁战功的圣旨拿出来给大家瞧。如此一瞧,大家便都信了,这位林将军果然是相极有能为的将领啊。
一时间,甭看闽州府对徒小三不大热络,但,林靖所用的这些个吏员,看徒小三的眼光纷纷带上了一丝敬重。江南为倭匪祸害久矣,还有位老吏员道,“只得将领皆如林将军,何愁咱们江南倭匪不平!”
“是啊是啊。”马史二人特会找同理心,他肃容正色道,“想我马某(史某),家里也有良田百顷,吃穿不愁,便是因家乡为倭匪所劫,我二人便此入伍,好为家乡父老报仇!还有我们军中李秀才(林靖),那也是秀才功名,便因家中父母兄弟皆亡于倭匪之手。秀才公就此弃文习武,不逐倭匪,誓不为人。人家一书生,都有此血性,咱们闽地,大好男儿无数,与其留在家等着太平,不若拿起刀枪,用咱们的双手挣出一片太平天地来!”
马史二人颇有口才,顿时又把人鼓舞的心头一热。
主要也是,江南真的是被倭匪祸害的太久了。如江南本土人,纵是运道好,自家无虞,可谁家还没几门子亲戚,难保亲戚就叫倭匪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