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缘分(3 / 6)
,才又道,“既有能耐逃学,想必已熟读我阿爹学内所授之识,近日他教的乃是《千字文》,不如与我切磋背诵,你们一起来,一人一句,谁接不上来便算作输。若我哪句没接上,便输一块糖给你们,如何?”
《千字文》为幼学启蒙,城中孩童六岁开蒙,小村不比大镇,能上学识字已属不易,多的是十岁才送学的孩子,也都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能认些字就算强人一头,是以学得慢。
“谁要与你比,快些把吃食交出来!”黑妞没上过学,又要扭她衣襟。
陶善行矮头闪过,只道:“你们莫非连我这傻子都背不过?”
村童年纪皆不大,正是争强斗狠之年,哪容她这般言语刺激,那三个男童推开黑妞上前,纷纷道:“比就比,怕你不成!”
“我先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其中一个开口。
陶善行便接:“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下个村童再续:“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又到陶善行:“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如此往来,村童三人,每人只一句,陶善行以一对三,便要接上三句,背出十句之后,村童开始磕绊结巴,不是忘东就是忘西,还得陶善行提醒才能将一句囫囵背出,待到二十余句,已是不成,村童一人道:“不成,后面的先生没有教过。”
陶善行把冬瓜糖放嘴里轻轻一咬,信口拈来:“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竟将后面百余句一字不差地背出来,又兼其声音甜润,字正腔圆,跟唱歌一般,倒比学堂的先生诵得还要好听,叫人听呆。待到最后一字落下,村童几人面面相觑,竟无一人开腔。
“你们可知‘剑号巨阙,珠称夜光‘的由来?”陶善行挑了《千字文》其中一句问道,又拾了根树枝,在黄土地上写下“巨阙”、“夜光”四字。
众人摇头,《千字文》虽然学过,也只是强记硬背,读都没读顺,哪能知道其中典故。
陶善行指着“巨阙”道:“春秋时期,越国有铸剑大师欧冶子奉越王之命铸成五把宝剑,三长两短,分别为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并称越五剑。巨阙剑坚硬无比,剑身巨大,削铁如泥,故号‘天下至尊‘,所以称为巨阙。”顿了顿,她又谈起“夜光”,“夜光为珠,其光可以为烛。相传春秋之时,随国有断蛇丘,随候出行路过此地,途遇伤蛇心生怜悯,便将蛇放入水中救它一命。当夜随候便作一梦,梦中有童子奉珠相赠,只言自己乃是龙王之子,感君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