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番外(3 / 10)
和恩颔首,轻笑道:“待我讲完这卷经书,就去找你。”
唐平章便返身去了后面的厢房,从格子里细细数了十几枚铜板,揣进衣袖中,高高兴兴地出门去。
恰逢寺庙边上有个集会,正是最热闹的时候。街上人头攒动,生意好些的铺位前面,更是连人都挤不进去。
唐平章兀自高兴,展颜笑了一下。
这几年的朝政,可谓是国泰民安、天下大兴。
当然,是不是天下都大兴他是不知道的,反正江南这边的日子是变化了太多,百姓都富裕了起来。京城那边离邱季深更近,想来会更好吧。
当年他离开时,还担心邱季深能否把持得住朝堂,不想邱季深的本领与见闻比他预想的更加博远,心志也坚定,矜矜业业坐稳了帝王的龙椅,叫人完全挑不错来。
邱五郎很懂得体恤,手腕也是出乎意料的强硬,竟然力排众议,推行了多次变法……当然他是不大懂具体变了什么的,只晓得是为了藏富于民,将佃农的日子给提起来了。
如今,纵是年岁不好,庄稼不旺,田里的农户也不至于吃不饱饭,还有闲钱能送孩子去学堂念书。
是了,最近几年,梁国建了不少的学堂。识字用的书本是由朝廷发放的,先生是请每年科举的考子暂代的,束脩却只收一两个铜币,大多靠朝廷补贴。
至于为什么是考子……由于先生的数量实在太少,读书人都不乐意前往任教,觉得那是折了自己的身份,朝廷才无奈出了这个对策。想要赴考的考子,至少得去学堂做一个月的先生,教孩子识字念书,才可拿到推举的信函前往京师报名。若有身体不适或别的理由,可找县官开具公文说明。
这样一来,朝廷每年得出大半的钱,去维持学堂的运作。
唐平章心想,朝中那帮不知变通、固执己见的老糊涂,不知是如何被邱季深摆平的,今日见了他,一定要向他好好讨教一番。
“咚!”
隔壁饭馆子里的说书先生,喝上一口清水,又开始了今日的话文。
“诶——就说今上出生当天,那是彩霞漫天,红云飞布,万鸟来贺!他就生在这钟灵毓秀的江南之地。听闻当时游船还停在湖上,贵妃正觉得身体不适,水里的鱼便全冒了出来,红艳艳的一片,顶着船身,向前游动……”
唐平章骤然失笑。
若是这里的百姓知道邱季深要来,为了去看他,不定能直接挤破前边的城门。
他如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