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险路(3 / 9)
天酒地,好不热闹,没有了羽林的威仪森严,这泉阴城倒更像是江南。
歌楼里丝竹和清亮的歌声遥遥地便能听到,此时楼子里的姑娘小倌们都要拿出全身解数,把公子老爷们伺候得舒舒服服的,以求来年一个照应,还有个惯例的节目,叫做“搭彩”,是整个泉阴的哥儿姐儿们都准备了好久的一件大事,在城中心处,搭台公开表演,无非是些歌舞琴箫,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红牌们都会登台献艺,谁若是博得了全彩,身价便能一下子高上好多。
“好地方啊,”转了一圈,冉清桓忍不住赞叹了一句,“繁华不胜。”
“公子过誉了。”谢青云脸色淡淡的,丝毫看不出半分得意自豪,“怕不及燕祁兴盛。”
冉清桓笑笑:“哪里,地域不同,自是各有妩媚,一路所经大都荒凉,难得见这盛景。”他想起了什么似的摇摇头,“可惜那无数南蜀难民,这个冬天眼看就要熬不过去了,想起这个,看这风景也不那么舒心了。”
谢青云神色一滞,良久轻轻吐了一口气:“公子说的是,公子身在锦绣,还能记挂百姓疾苦,可算不易了,末将佩服。”
他嘴上说着佩服,其实没什么佩服的意思,千回百转的歌声像是魔音一样穿过他的耳膜,谢青云一字不漏地听着,心里无缘无故地便怆然起来。
冉清桓瞥了一眼他神色,又见郑越也没有要阻止的意思,轻轻地叹道:“说句不应景的话,这泉阴的行宫,叫我想起了家乡时看过的一本闲书。”
“语儿倒有闲情,驱车劳顿,说来解个闷也好。”郑越的手指划过他的刘海,语气有些漫不经心,其实非常好奇冉清桓接下来的话。
“王爷不要笑话就好了,”冉清桓微微低下头,“是个民间的话本,讲一个古代王宫,叫做阿房。”
“这倒新奇。”
“杜撰罢了。”冉清桓清清嗓子,一字一字清晰地念出了杜牧的《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谢青云的注意被成功地吸引了过来,连郑越都不禁听得出神,冉清桓暗自一笑,还好被凤瑾逼着,多少能背些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