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谣·终章(3 / 5)
动魄之余,心中略感宽慰,他们可算是得了安葬。
不过……俗话说:“不要以自己的三观衡量别人的下限。”
昭泊:“这谁说的俗话?”
“我说的!”
我们又一次低估了靳顷人。
逖沷他简直就是个……奇葩!他竟然真的推行了那毫无人性可言的政策。
彼时我们正在城门口处,眼睁睁地看着十几个儒生被杀。第一个死时,鲜血自颈中喷洒而出,那鲜红的欢迎直朝我飞溅而来,吓得我一声惊叫扑在昭泊肩上。
只这一瞬间的惊吓,我双手已经冰凉,颤抖着再去看那儒生,胸前一片鲜红,浸透了交领右衽。
我本是心存疑惑,不就是穿靳倾衣服、行靳倾之礼么?有什么大不了。
在这样刺目的鲜红下,我突然明白,他们捍卫的并不仅仅是那一件衣服……
而是……千年华夏。
“有服装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他们在守护这个名字,即便是死也在所不惜。
熙亲王是、霖谣是,癸城百姓也是。
逖沷也正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才宁可屠城也要摧毁华夏裳服礼仪,继而摧毁华夏风骨。
真是打得好算盘。
卫衍看我情况不佳,几步腾起往城中去了,他熄灭了引忆香,一切嘈杂、鲜血、愤慨与刀光皆在我眼前渐渐淡去。
很快,重归安静。
我们在今日的癸城,一座据说日日闹鬼而无人敢居住的荒城。
我木讷地坐在地上缓着思绪,直到卫衍回来得身影闯入我的视线才拉回我的想法,我偏了偏头,问昭泊:“师兄,后来呢?”
昭泊安静了一会儿:“十日之后,癸城仅剩三十二人。”
“都死了?”
“是,都死了。”
“所以今日,这一带的百姓已不知汉族衣冠是何模样了?”我又问。
昭泊无言。卫衍环顾着这座荒城,言辞听似轻松却又尽是不甘:“鲜血总能让人屈服的。一辈屈服了,第二辈就麻木了,第三辈便忘干净了。”他停了一停,“再往后,只怕……也就无所谓能不能记得起来了。”
“可我们,为了这区区千两黄金,竟然在为靳倾人办事……”我猛地起身,头也不回地走向城门,昭泊看出不对,一把拉住我:“你要干什么?”
“拿那喇汗王练一瓶香祭奠熙亲王霖谣和全城百姓!”
昭泊看了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