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2 / 4)
带兵将领问题。晏如松身为兵部右侍郎,自然在列,因此魏云清有一次在乾清门内徘徊的时候,居然见到了他。
两人隔着一大队人马遥遥相望,互相间甚至连对方脸上的表情都看不清,两人只是安静地站着,远远地对视。
对于魏云清来说,能如此见晏如松一面,已是目前这艰难状况之中的莫大安慰了。被杨奕气得狠了,她也会想,如果皇帝是晏如松来当,对这个国家来说一定是一件幸事吧。可惜投胎是个技术活,只能说杨奕命太好。
晏如松被他的同僚叫走后,魏云清又在乾清门外徘徊了一会儿,才回了延禧宫。
随后不久,曹军传来消息。领军抵御大宋入侵的人选已经定下,正是晏如松,再加上之前他手下的原班人马。
大梁的传统是文官领导武将。晏如松的身份其实比较复杂,他以武状元的身份进入兵部这个基本上所有人都是从文举里选拔上来的文官队伍,出身算不得好。但相比较于从行伍出身的武将们,他还算能入文官们的眼,毕竟武举不但要考骑射,排兵布阵,还要考兵法策略。而晏如松虽善武,却长相俊美,气质温雅,让他的文官同事们也看得顺眼,因此他们也没像排斥普通行伍出身的武将一般排斥他,不少人反倒与他关系不错。而在他前一次战役立下大功之后,地位扶摇直上,拍他马屁的人也多了,风头一时无两。如今大宋再来犯,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便是晏如松这个上场战役的功臣——除此之外,大梁历来重文抑武导致的有领兵能力将才的严重缺乏,也是众人只能将这一重担再次压在年轻的晏如松身上的原因之一。
得知晏如松不日就要出发,魏云清心中唯有担忧。战场上刀剑无眼,就算晏如松是常胜将军又如何?那只说明了他过去的战绩,预测不了未来,无法让她对他的担心稍有缓和。
而让魏云清更为心神不宁的是,随军的监军太监是司礼监的一个随堂太监,据曹军说,那是郑祥的人。文官领兵,太监监军是大梁的传统,而监军,权力相当大,甚至能左右领兵官的决定。魏云清认定了郑祥不是好东西,那他手下的人自然也不可能好到哪儿去,这就令这本就充满凶险的出兵更是祸福难料。
可再担忧,魏云清也什么都做不了。她能跑到杨奕面前大吵大闹让他收回派晏如松出去的命令么?显然不可能。大梁此番境况凶险,一个不小心就会有灭国之祸,而晏如松忧国忧民,让他龟缩后方安逸度日是决计不可能的。于公于私,她都无法阻挠晏如松上战场。她唯一能做的,不过就是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