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2 / 5)
势力介入,恐怕他们这些阁臣,都将会在不远的未来沦为有名无实的傀儡。而魏云清在后宫的事迹,他们这些阁臣自然有所耳闻,对于曹军能搭上这样一位风头正盛的妃子,心生诧异和一丝略带嘲讽的敬意,曹军这一着,走得恰好,有皇贵妃在前头当挡箭牌,自然能跟郑祥分庭抗礼,而他们这些阁臣,便只要坐山观虎斗即可。
因此对于曹军这个宦官的介入,阁臣们自然是鄙夷的,可他作为与郑祥战斗在第一线之人,在他们眼中又有了几分救兵的味道,因此他们的情绪自然便相当复杂了。
毕竟是第一次在后宫妃子和太监面前议事,几位阁臣刚开始还有些拘谨,但很快便放开了——因为他们自己吵了起来。
在对宦官的问题上,几位阁臣是一致对外的,可他们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各自有自己的行政理念,通常是谁也劝服不了谁,当初有孙承吉这位名声威望巨大的三朝老臣在,他们闹不出什么,可现在毛一荣这个次辅无法服众,在很多问题上有分歧后也没能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
这次五人争吵的事件,便是关于大宋与大梁的和谈问题。
之前大宋因为内乱的问题主动跟大梁议和,大梁自然是求之不得,内阁里当时有坚决的主战派,不过孙承吉很清楚以大梁如今的国力,再战下去很危险,便力排众议接受了大宋的议和,也派出了使者去跟大宋的使臣谈判。
两国之间的谈判就是互相扯皮的过程,你要这片地,我偏不给,我要多少钱,你也不同意,因此是一场相当漫长的拉锯战,而孙承吉没来得及见到最后的谈判成果,便冤死于诏狱之中。
如今几位阁臣在争吵的,便是大宋在谈判中明显在敷衍的问题。文淮作为孙承吉的忠实拥趸,此时自然主张继续和谈,而毛一荣却认为,大宋是在拖延时间,等大宋国内局势稳定下来后,便会再度对大梁出兵,不如夺得先机,先行出兵打它个措手不及。文淮这边也有反对的理由——大梁拿什么出兵?没兵没粮的,出兵就是去送死。
阁臣中,支持毛一荣的有一个,叫金俨,现任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二人是主战派。支持文淮的有一个,叫李山,现任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二人是主和派。还有一位叫江怀古,国子监祭酒兼翰林学士,是中立派,谁问他意见都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魏云清在帘子后默不作声地听着几位位极人臣的大人物像孩子吵架一样吵得面红耳赤,一边听着曹军小声给她指点这几位阁臣的身份。听到那位金俨大人的介绍,她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