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战之诡(六)(1 / 5)
在陈致脑海中, 此时的信阳城必然战火纷飞,人人自危, 但是到了地方, 才发现想差了。此时的信阳城,街繁市茂, 人安狗闲,三三两两,懒懒散散, 哪见兵临城下的紧张?倒是自己,急匆匆的来,像个千里躲债的, 引来不少人好奇的目光。
陈致略整了整衣服, 钻进边上的茶楼,选了桌靠书生的位置, 点壶毛尖, 侧耳听他们闲谈。果然在说西南王攻打信阳之事。
一人说,西南王来势汹汹, 必是不战则已, 战无不胜。立时有人反驳, 常言道:息县的牌坊, 罗山的婆娘,信阳的城墙。信阳城墙固若金汤, 保叫他西南称王, 信阳投降。
五个书生, 两个站赢,两个站输,一个当和事佬,竟将战事清议,丝毫不见紧迫。
陈致按捺不住,拎着茶壶挤到他们中间:“诸位说得有理,我有一事不明,还请见教。”
书生齐声道不敢。
陈致说:“诸位预见战事将起,为何还处之泰然?”
书生奇怪地看了他一眼,道:“你从哪里钻出来的?”
陈致愣了愣,知道自己必然错过了什么,推托前几日吃酒,大醉一场,昨日方醒,今日出门,便听到这样的大事,难免心慌意乱。
书生说:“那你醉得好生厉害!”原来,信阳之前被查出官府集体贪污渎职案,如今城中最高长官是一年前派来的通判。他早年追随黑甲兵南征北战,经验丰富,早在西南王大军压境之前,就预见此战艰难,早早地通知百姓,遣送出城。如今留下来的,都自愿与城共存亡。
书生道:“你立即去通判府,还来得及走!”
其他人纷纷劝说。
陈致说:“你们为何不走?”
书生们齐齐哈哈大笑:“你知道我们信阳以前叫什么?叫义阳!”
陈致从茶馆出来,问路去了通判府。
通判府大门敞开,竟能任意出入,走到里面才有人问询。陈致说自己要出城,那人二话不说带他到登记处,约定两个时辰后去北城门等候。
陈致好奇地说:“离开的人多吗?”
那人拍拍他的肩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小伙子不必有负担!只管走着,来日信阳还要靠你们重建。”
陈致见一人穿着红色官袍急急忙忙地往外走,立马追上去:“请问是通判大人吗?”
通判转头,刚想点头,整个人便僵住了:“陈留王?”
陈致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