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唐之使(2 / 7)
,同王羲之并称为‘二王’。正是读书之人心目中登峰造极的两人,但凡会写字的,都要先学二王,就如同读书人拜孔夫子一样,二王便似书法文墨界的孔夫子一般,所以你想想看,别说是二十二个字,就算是一个字也是如珠如宝价值千金,这般还极是抢手难得呢。”
阿弦看看自己的双手,啧啧叹道:“我当初怎么不去学写字呢?别说一字千金,就算一字一文,也能衣食无忧了吧?”
桓彦范大笑:“你怎么这点儿出息!一字一文?若要得家财万贯,手腕还要不要了。”
“别听小桓子的,”袁恕己对阿弦道:“这是个天赋相关,你又不是那一路人,何必自讨苦吃,何况你会的那些,别人还是边儿都摸不到呢。”
阿弦笑道:“有点道理,我心里好过多了。”
“什么有点道理,是大有道理。”袁恕己白了她一眼,“你要也去学什么《中秋帖》,什么‘难得的’,我还懒得理你呢。”
桓彦范听他口吻隐约泛酸,忍笑问:“怎么,莫非你瞧不起斯文人?”
袁恕己哼道:“我哪里敢?我虽不懂,也并不非议,只敬而远之罢了。”
桓彦范道:“你敬而远之的是书法,还是人?或者兼而有之?”
袁恕己道:“偏你话多。”夹起一块儿白肉,递到桓彦范嘴边儿,“赶紧堵住这嘴!”
崔升在旁看他们说笑,之前的“惊恐”才也逐渐散开。
阿弦回头看了一眼那隔间,并无动静,只有小二进出,想是在点菜吃了。
桓彦范吞下那肉又喝了口酒:“赵姑娘酷爱文墨倒也罢了,只是……她居然能请动天官为她鉴赏真假,倒是出人意料。”
桌上三个人的目光顿时都看向崔升。
崔升会意,因低低解释道:“哥哥对于这些前辈高人的文墨也格外喜爱,若知道是书斋打着王献之的旗号,不管是不是赵姑娘相请,他一定都要去看一眼的。”
袁恕己道:“那么受人之托,吃人之饭,想必也是寻常的?”
崔升笑道:“这个倒是有点意外,不过我们家跟赵家向来关系不错,而且……”
崔升又小心地看了一眼那边儿隔间,手拢着嘴唇低低道:“之前家里曾请了几位姑娘到府中,听说是给哥哥择亲,据我所知,家里似乎很中意赵姑娘,毕竟……”
三个人不约而同地问道:“毕竟怎么样?”
“嘘,”崔升示意他们小声,又道:“难道你们没看出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