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醍醐(1 / 5)
林黛玉听莲生将那首“枉凝眉”前两句念出, 她是个聪明之人, 乍然触动心事, 便略带疑惑看了莲生一眼, 莲生不动声色,见林黛玉提笔挥毫, 将这两句写下, 娟娟秀美, 又有风骨, 果然好字体。林黛玉写完了, 才又转头,望着莲生,说道:“下面的呢?”
莲生望着她,说道: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林黛玉听了这个,肩膀一抖,眼皮儿略垂下, 提着笔便愣住了。旁边紫鹃正也听着,见状也觉得疑惑,停了停, 便叫黛玉, 说道:“姑娘?姑娘?你怎么不写了?”黛玉这才反应过来, 转头怔怔地看了莲生一会, 缓缓说道:“好句子……”低头下去,又再写起来。
黛玉写完了,便握着笔,也不追问,似在想心事。莲生心头一叹,仍旧说道:“姑娘请继续……下面是:‘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黛玉听了这两句,那手便微微地颤抖,竟有些写不下去,眼中朦朦胧胧,好似有什么浮出来,水汽氤氲的,更见楚楚可怜,却只是忍着,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莲生见了,微微不忍,便轻声问道:“姑娘,你可还好?”黛玉缓缓摇了摇头,说道:“我无事,想必是在前头吃了口冷酒,有些手冷……小嫂子别担心我,只继续说……”
说着,便又弯下腰,执笔要继续写。
莲生望着她略略发抖的玉手,便又轻声念道:“——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黛玉也挥笔,一字一字写了。这一刻,眼中的泪,已经禁不住,一滴一滴打落下来,跟白纸上的墨字合在一起,也分不清哪些是墨,哪些是泪,竟如同是泪沾着墨写就了一般。
莲生说道:“这一首曲子,唤作《枉凝眉》,乃是我家乡有人所做……”林黛玉搁了笔,低头打量着纸上的字,也不擦泪,只念道:“枉凝眉……枉凝眉……”转开头去,那眼泪顺着脸颊缓缓而下。
紫鹃在一边站着,惊得无法,便说道:“姑娘,好端端的怎地又哭了起来?”掏出帕子递过去,黛玉攥了帕子,口中兀自念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一时情难自已,不知又洒了多少泪。
莲生上前,伸手握住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