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部分(4 / 6)
那个老匹夫,某早晚要扑杀此獠!”
有幕僚上前劝慰道:“主公勿急,此事虽然棘手,却也不用太过忧心。属下以为,这倒是个好机会,正好可以借此观察陛下的态度……”
万殊一愣,立刻明白过来。
一年多以前,他接受陛下任命接替了父亲的官职,同时继任为万氏新一任族长。这事在外面看来顺理成章,然而少有人知的是,万氏内部曾因此起过一次极大的内斗。
万离桢为长子,在他之下还有两个一母同胞的弟弟,他们对年纪轻轻的侄儿成为族长十分不满,为将他挤下去而在背地里使了不少手段。万殊上任前半年一直忙于应付他们的各种明枪暗箭,最后在姬骞的帮助下才算勉强平息内乱。
这事带来的最严重后果便是他对姬骞态度的改变。
万殊此人,连慕仪身在闺阁都知晓,他个性狂妄,自高自大,对长辈的教诲也时常不放在心上。所以虽然万离桢离世前跟他叮嘱过许多要当心陛下的话,经此一事他却觉得实在是父亲多虑了。陛下对世家确然有防备之心,却还不曾起了杀心。毕竟各族费心经营数十年的势力,若真是一朝尽毁,陛下面对那样的残局,恐怕亦难以收拾。
他不过是想要打压一下世家的势力,好过一把大权在握的瘾而已。自己只需要跟他小心周旋即可,实在无谓像从前那般终日警惕,实在是累得慌。
存了这个心思,他不再像以前那般戒备姬骞,再加上姬骞的刻意亲近,君臣关系大为缓和,甚至时常相约品画论诗,风雅得如同江南文人一般。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跟他一个看法,时常有谨慎多疑的幕僚劝他不可对陛下放松警惕,道理一个接一个,他辩他们不过,索性懒得理睬。
他一直觉得,这些人不过是杞人忧天。那堂上之君说到底不过一个庶出小儿,靠着诡计登上皇位,说他有那份胆量拔出世家根基,他实在难以相信。
不过这回他们说得对,这确实是个机会。想也知道,他们无非是担心此次弹劾之事乃是陛下暗中指使,意在打击他的势力,他就让他们看清楚,到底是自己这个主公高明,还是他们高明。
弹劾之事发生的 二日宫中便传来消息,说陛下言辞训斥了刘友,称其“狂妄胡言、诋毁功臣”,刘友被骂得气愤,索性递了奏疏请求致仕。这本是官员们以退为进的手段,不过虚晃一招而已,奈何陛下似乎气得不轻,刷刷刷三个字打得刘友直接愣在当场:“放他去!”
万殊得知后得意不已,对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