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举荐(2 / 4)
治黄河,可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尽量减少灾害的发生。
所以他也有自己的治河理念的。
此文中的治河观点倒有一小半与他的相符,再有一小半启发了他,让他有恍然大悟之感,可还有一半恕他不敢苟同。
真要依照他这样治理黄河,那花费的人力物力就太大了,到最后只怕劳民伤财,陛下不会答应的。
而且,这样的治理从未有过先例,谁也不知效果如何,若无效果,那这人力物力不是白花费了?
所以任尚书看完了文章后沉默不已。
此时,外面天色都快暗了。
林清婉也不急着走,劝他道:“伯父,先不管他这观点到底正确与否,他于治水上有天赋却是真的,若他不被录用,他再有大才也施展不开。”
任尚书这才把注意力从文章上移开,摸着胡子问,“所以你在向我举荐他?”
林清婉颔首,“此人不用可惜了。”
任尚书却笑道:“我还以为你会向我举荐林佑。”
林清婉就笑道:“我就是举荐林佑也不是向您举荐,而是向马尚书。”
“这是笃定你家林佑于人事上有天赋?”
林清婉但笑不语。
任尚书笑着摇了摇头,合上行卷道:“你说的不错,先不论他那后半部分观点正确与否,他在治水上的确有大才,若不用,可惜了。”
林清婉松了一口气,行礼道谢。
任尚书认可了林清婉的举荐,第二天再上朝时便把栗丰的行卷带上了,大家议完政事后便拿出来给大家一观。
他笑眯眯的称赞栗丰,“虽朴实无华,却都是干货。”
“哦,我看看,”礼部尚书先伸手接过,看这厚度便笑道:“这是做的赋?”
打开一读,才扫一眼便觉不对,待读了两段便忍不住头疼,“这是策论?谁投卷投这个?”
其他大臣纷纷来看,其中几个管过水利的心中一动,接过来一起研究。
这行卷要是有人单独送到他们门上,他们未必有耐心看下去,但任尚书先看了一遍且认可了,那就说明它有可取之处。
所以大家都拿它当公文仔细研究,这样便耐住了性子。
而这篇行卷是栗丰将他写的书的主要论点归纳下来的,干货不要太多。
几位大臣研究了一下,忍不住微微点头,虽然有些观点不敢苟同,但不妨碍他们看出了他的治水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