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和离第四十天。(4 / 5)
。
剩下的十五车,则交由官方出售。
消息一传出,官盐经营处,立即人头攒动,无数百姓蜂拥而来。
“快快,官家那边出来了一批新盐,价格很便宜,快去抢啊,晚了就没有了。”
“别挤别挤,盐很多,大大的有,大家别担心买不到啊!”
案台处,一缸缸的新盐排成一排排,摆在地上。
有一队官差分两队立在两旁,维护着秩序。
老百姓们自发地排好队,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往前瞅。
“这等雪白的细盐,看着比上等的青盐还要好呢。”
“是呢,也不知道这新盐法是怎么制的盐。”
“不管它是怎么制的,俺听说,以后咱们就吃这种盐喱。”
紧接着,差爷搬来两张长案,分别放在一左一右两边,长案上一处写着售盐处,另一处则写着兑换处。
售盐处很好理解,但这兑换处,老百姓就不太明白了。
不过通过官方说明,他们很快就明白了。原来朝廷体谅百姓们日子难捱,先前给朝廷捐过军粮的,可以到兑换处那边排队,根据去年捐粮的多寡,可以兑换等量的粮食或者折合成一定量的新盐。
众人闻言,羡慕极了,不就是捐了一次粮吗?这都得了多少好处了?冬天那会的火炕,这会,他们还能从朝廷这里领回等量的粮食,或者折合成细白盐或者大粒盐。即使只是等量的粮食,那也很划算啊,这时节的粮食每一斤比去岁冬天的时候还要贵上几文呢。算下来,还是他们赚了。
下次,等下次国家有难时,他们再也不会袖手旁观了!无数老百姓暗暗发誓。
站在兑换处排队的人让人羡慕,但售盐处这边排队的人更多。
老百姓们对大粒盐情有独钟,细白盐虽然也喜欢,却觉得它更像是贵族用的。
老百姓们的想法没错,细白盐更受贵族们的喜爱。
还有许多老百姓盐一买到手,就迫不及待地捏了一点点放进嘴里,全是咸味,没有一点点涩意,“好盐啊好盐。”
关键是价格不贵,比之前的盐还要便宜了五分之一,他们都吃得起。
一位老人家捧着盐罐子,老泪纵横,都是兵荒马乱的年代过来的,什么苦都吃过,他记得最严重的一次,是他们家整整一个月主只吃了有三顿有盐有味的食物。
又有一个买好盐的老爷子,牵着自家孙子慢悠悠地家去。一路上,还能听到爷孙俩的悠闲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