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3 / 5)
等她稍作休息时,一旁的戚应善有些不好意思地道,“阿暖,有空看看我写的策划书吗?”
姚春暖抬眼,发现他手里正拿着一道折子,想必里面就是他所说的策划书吧。
“好呀,我看看。”越级报告,是职场大忌。但小戚同志还是这么做了,想来必然有他的道理。
这策划书,姚春暖越看越惊讶。
等她看完,她就知道为什么小戚同志会选择越级报告了。这份策划书,不管是交到兑换楼的掌柜那里,还是她祖父这个副掌柜那里,都是被打回头的命。
兑换楼是她一手创办的,工分和功勋制也是她一手建立的,随着军屯发展得越来越好,就越发证明她是正确的。甚至他们把她有些神化了。戚应善想改变她定下的规则,是很难被他们认同并赞成的。
戚应善的策划书则是针对兑换楼、工分和功勋制作了一些改革。
兑换楼里普通的大众的商品物件,他建议出清,或者将价格等值于外面的。剩下的物件,都是比较珍惜的或者数量稀少的,而且产地多数都在外地。可以继续延续先前的兑换方式,也就是说,这一部分珍惜的物件,需要用工分或功勋值才能兑换。
当然,食粮依然是用工分或者功勋值兑换,这是大头。
至于屯民们是不是愿意吃点好的,自己从外面弄回来精品粮食,他们就不管了。说实话,他们军屯的粮食的质量是很高的,外面的粮铺都不一定比得上。
戚应善这策划书,被姚春暖采纳了。她其实早有类似的打算,只是手头上的事情多,一直没来得及去弄这一块。
兑换楼先前包揽了太多商品的兑换了,包揽了几乎整个军屯屯民所有物资的兑换,包括日常用度等方方面面的兑换。现在军屯十四五万人,兑换楼压力太重了。
戚应善的改革是:索性,扔掉一部分包袱。
最初,他们接手军屯时,屯民几乎一穷二白,非常适合用先前的工分功勋制管理,也需要军屯奶着他们一点,补贴一下他们。二来可以培养他们对军屯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荣誉感。
但现在,军屯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已经足够,即使兑换楼改革。再者,屯民们的荷包已经鼓起来了,兑换楼的兑换机制已经不适用于当前了,目前需要的以及适合的是自由市场经济。
戚应善改革里,扔掉的那一部分包袱,兑换楼里普通的大众的商品物件,在被兑换楼扔出去后,会进入自由市场经济。
他这个思路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