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4 / 8)
,还要强行将他的寡母嫁给一个好酒好赌的老鳏夫,只因老鳏夫出了十两银子,更甚是,还将爹事先为他交了的束脩拿回来,不准他去学堂读书,却又将这个机会强让给了叔伯家的弟弟,种种行径,论说起来,三言两语也说不完,却听得路人愤愤不平。
但这些事情,到了金报上,却是他的叔伯祖母占了理,反倒是他成了不听长辈话,辜负他们苦心的不孝儿孙。金报上的文章误导了一些不明真相的路人,跑到他的家中对他指指点点,金报的影响力不大,跑来的人也不多,可少年也忍受不了,便特地到官府来告状。
至于瑞王,那是意外之喜。
等少年说完前因后果,瑞王便已经高高挺起胸膛,义愤填膺地道:“这天底下有这等不公平的事情,本王如何能看着不管,定然是要还你一个公道,让那金报对你道歉!”
围观的百姓群情激昂,纷纷振臂应和。
“啪”地一下,惊堂木一敲,案子便开堂了!
……
叶明蓁待在府中,也听下人说了此事。
林记食铺是她揭发,可金报上写的真假她是当真不知道,听人转述时也兴致勃勃。
有瑞王在场,官府也不敢怠慢此事,豫王与豫王妃当然不能来,便将京报的掌柜请了过来,代表着金报。而后又派观察去少年老家打听,同村的村民也都知道他家发生的事情,甚至学堂那边也点头表示确有其事。
为了防止出现纰漏,连那个老鳏夫都请了过来。
金报那边也连忙请了一个状师,为自己辩驳。
在京城百姓的亲眼见证之下,少年的叔伯与祖母跪地认了少年的话。原来,金报也让人去搜集坊间逸闻,写出内容的人与少年的叔伯并不相识,只是在喝酒时,听邻桌说了几句,觉得可以放进逸闻之中,便特地问了前因后果。话从少年叔叔口中说出来,自然是添油加醋,给自己说尽了好处。而金报的人也并未确认,回头便将此事写成文章,交上去后,也刊登了出来。
围观者纷纷称奇。
京报发行了那么多期,可从未出过纰漏,百姓们都为上面的不平事出过好几回的头了,可从未有过哪个是被冤枉。
当此案做出判决后,事情的前因后果便从百姓的口中传了开来。
知道金报上写的是假文章,宣传的是坏铺子,金报的形象本来就不好,如今更是一落千丈,原先还有一些买了金报的,这会儿便纷纷丢弃。
二十文钱也不是钱,也不是大风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