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历史 >家养小首辅 > 第63章

第63章(2 / 7)

,凡身负功名者,若有了纠纷可不必上公堂应讼,由亲近之人替代。而大昌律,年满十四便可应讼,小子现年已满十四。”

胡县令嗓子眼里的话被堵了回去,他几不可闻的轻哼了一声,才道:“没想到你还懂得这些。”

薛庭儴腼腆一笑,又是一个作揖礼。

此时沈复倒是来了兴趣,觉得这少年郎颇为有趣,说他胆小,他似乎胆子并不小,可说他胆大,他又凡事不僭越,出言后必是先行礼,似乎很怕被人抓住小辫子。

直到胡县令点头同意,审案再度继续,衙役让其跪着说话后,沈复才明白他的意思。听见那边薛庭儴有理有据说代师应讼,代的便是师,而按律身负功名者是见官不跪的。

这小子鸡贼,合则闹出这么多名堂,竟是不想跪胡县令。

沈复忍不住露出一个微笑,那边胡县令如噎在喉,可到底顾忌着大庭广众之下,又有沈复坐在一旁,没有发作出来。

审案再度继续,由书吏当众宣读原告人,也就是孙氏夫妻的诉状。

看得出这姓朱的讼师手段还算高明,简直是句句血泪,字字诛心,堂外围观的老百姓们俱是义愤填膺,连胡县令都忍不住露出动容之色。

一般一个讼师的功底如何,从他所写的诉状就可以看出。时下讼师可不是每接一场官司便必要临堂的,一来需要动用讼师临场的官司极少,二来一般人也花不起那个大价钱。

官司输赢,诉状占了七成,而官员判案,大多是先看诉状。诉状写得好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赢得审案官员的好感抑或是恶感。

当然,这也与时下官话并不普及有关,所谓十里不同音,许多平民老百姓都不会说官话,而按大昌律,地方父母官一般都不会是本籍贯之人。跟一个外地人说本土话,若是都是用口诉,恐怕这县官平日什么也不用干了,就只管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案子算了。

“真是惨!县尊老爷可一定要给那死了孩子做主啊!”

“看不出,这些书生看起来斯文有礼,竟是如此狠辣阴毒的人。”

“下手太狠了!”

毛八斗气不过,就想跟身后的老百姓争辩,却被李大田给紧紧抱住了。

“行了你,安静安静,这才哪儿到哪儿。”

人群中,招儿有些紧张地捏紧手心,看着伫立在公堂之上那个背影消瘦的少年。

那公堂之上的匾额那么大,那高坐在案后的县太爷如此威严,狗儿到底行不行?行不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