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5 / 7)
必不会再现。”她说完,顿了下又道,“前日在明光殿,朕与台阁官员议政,说起平帝时期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政令,至今仍在实施。虽充裕了国库,但这些举措,也将财力大大集中于官僚地主及商人手中。吏民疾苦不可调停,东南民乱便由此体现。农民重苦、女红再税、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其贵……长此以往,社稷难免动摇,不单东南,西北、东北等民反接踵而至,届时你我君臣如何自处?”
文武百官毕竟都不是吃素的,凭借灵敏的嗅觉,很快觉察出了少帝的意思。看来税赋到了改革的时候了,然而这项改革势必损害大殷上层的利益,如此一而再再而三,恐怕对少帝没什么好处。
好在少帝并不愚蠢,他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令百官商讨。有人赞成便有人反对,各个说得有理有据,一时朝堂之上又陷入了拉锯的局面。
扶微看向丞相,有意留心他的脖颈,谁知他早早戴上了狐毛围领,那痕迹虽看不出了,幌子却扩大了数倍。她扯了下嘴角,“朕愿听相父的意思。”
丞相执着笏板向上呈禀:“依臣愚见,循序渐进才是上策。税当减,但不宜操之过急。正月伊始,乌桓数犯我北部边疆,朝廷虽遣骑兵驱逐,但治标不治本,乌桓何时卷土重来,不得而知。若想长治久安,戍防要巩固,兵力要增加,防御工事需修筑。目下北方已入严冬,军队御寒又是一项大开支,若此刻税收骤减,待明年财政便会捉襟见肘,届时又当如何?”
扶微叹息着点头,“相父所言极是,然先帝有遗训,行仁政 ,以德治国……”
丞相半步也不肯退让,“安定北方,令百姓免受流离之苦,便是最大的仁政。”
他不愿顺着她的话头往下说,非但没有触怒她,反倒令她庆幸,庆幸彼此的政见如此统一,庆幸他目前没生二心。其实她提出这个议案,有试探他的用意,如果上次不欢而散令他怀恨在心,必然会大力支持她改革。王侯将相、官吏豪绅,这些人是构成大殷上层的基石。五日之前图谋王侯田邑,五日之后又夺豪绅生计,果真一口气把这些人全得罪光了,那么她的帝位就要坐不安稳了。
目前看来,丞相至少没有放弃她,她暗暗松了口气。就算无情,也不必弄得水火不容,否则两人之中必有一人要先死,才能平定这场内乱了。
“好。”她略沉下腰,慢慢靠回凭几上,“盐铁税赋,暂且搁置不议。相父所陈的加固戍防一事不可疏忽。朕在想,必要时缩减玄菟郡疆界,若条件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