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调整(2 / 6)
。”
丞相拱手,“愿闻其详。”
她缓步绕室游走,边走边道:“有一个皇帝,政绩斐然,在位三十年后臣僚上奏,请皇帝临泰山,举行封禅。帝欣然允,但又恐周边小国扰攘,请问帝当如何部署,才能确保封禅期间国家的安定?”
丞相垂着眉眼问:“陛下作何解?”
扶微道:“国君离开中枢,难免令小国蠢蠢欲动,若不加防备,说不定就会出乱子。我的意思是调兵戍边,如此一来至少能保证边疆的稳定,防患于未然。”
丞相听罢冷冷一笑,“只为君王褒奖自己,向天地报功,就要大动干戈,劳民伤财吗?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岂可随意调动?依臣之见,只需恩威并施,邀其中一大国派遣臣僚随帝封禅即可。属国沐天朝之恩,自然为一体,于其余诸国也是一种暗示,见两国结盟,绝不敢轻易再生事端,陛下以为呢?”
他的谋略,大概她这辈子都赶不上,这是最大的遗憾。她一直可惜,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能安于辅佐她,说到底还是担心她过河拆桥,将来落得死无全尸的下场吧。其实都一样,谁也信不过谁,既然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要求别人全心全意对待你。
她垂手道:“相父好计谋,择一国而重用,不论是否出于真心,姿态还是要摆一摆的……相父今日朝议举荐的刘赏,朕回去后仔细查过其人,十馀年无异政绩,甚好。尚书令一职,职权不大,但于朝政至关紧要,若由相父督促,自然台官更加恪尽职守……”
她说得很艰难,舔了舔唇,眉间有隐约的哀戚之色。丞相沉眼看她,也只是一霎的工夫,那阴云便散了,抬起头朗声道:“我知道相父志在必得,事已至此,我想与相父好好谈一谈。”
帝王既然有了相谈的意思,边上侍立的人自然要回避。很快堂室里的官员都退了出去,偌大的正厅里除了他们两人,便只剩如山的简牍。
“明人面前不说暗话,请相父将解药交给我。”她轻轻叹了口气道:“若空着两手向相父讨要,我知道是讨不着的,所以我情愿将尚书令一职拿来交换,请相父网开一面,容我救上官侍中的命。”
丞相也不知哪里被触怒了,嘲讽地哼笑一声道:“上官侍中遇险,陛下头一个想到的便是臣,臣真是三生有幸。陛下只管要解药,却不问为什么臣要伤他?”
她拧眉别开了脸,“我知道,他夜闯皇后宅是他的错,可是相父不该下这样的狠手。”
“小惩大诫罢了,陛下心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