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3 / 5)
时砚之所带的分子学虽然只有三个月,但在最后结束的时候会有一场“结课测试”,更何况他上课本就严厉,所以课堂气氛倒是十分严肃。
时砚之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信号肽假说的一些延伸性问题,即便已经看过很多次,但贺曦觉得,在讲台上的时砚之与平常见到的不同。
好像他就是天生为学术而生,那种浑然天成的卓越气质和时砚之三个字融为一体,一言一行都彰显着学识典范。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贺曦会用“谈吐风雅,儒雅从容”这两个词来形容他。
最后的五分钟,时砚之留了一个作业,“下节课你们两两分组,小组合作完成关于接下来的‘分子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
“每个小组五分钟,下节课轮流上台展示。”
这作业一布置,下面叹声一片,时砚之示意安静,“所以下节课你们中的一部分要确定一下到底是不是我的学生了,不是我的学生就可以放假了。”
大部分的人异口同声喊:“谢谢教授。”
两人一组的情况,贺曦自然是跟林佳怡一组。
林佳怡主动请缨:“贺曦,课件我来做吧,到时候你上台讲。”
贺曦没什么意见,“可以,那就这样吧。”
阶梯教室人流走的又慢,等到门口时才通畅一些。
“贺曦,”
身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了两人。
“方雯?”
贺曦凭借着脑中本就不深的记忆回想起这人,“你也上这门课?”
方雯是她本科时的宿舍室友,当时一个宿舍四个人,贺曦考研留在本校,另外两人选择就业,而方雯虽然同为舍友,但她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跟她们,是真的不太熟。
也因此,即便她也留在本校,两人也没太多联系。
“对啊,没想到你也在这,只是平常人太多,今天能碰到你真是好巧?”
几人边走边说,方雯旁边的一个女生挽着她,“你们之前真的是舍友啊,好羡慕你们,我本科室友要么考走,要么回家。”
贺曦保持微笑,这话还真不知道怎么接。
这大概是两人读研三年来一直手能数过来的见面次数。
“对了,今天难得碰到,不如一起去吃饭吧?”
方雯改拉着贺曦,状似亲昵。
林佳怡看出贺曦的别扭,插话道,“贺曦,今天晚上我们那实验不是还有几步要检验?”